撰文者 陳奐如 2022-11-21
隨著人口老化我國失智症患者數量逐年攀升,失智症不是一個單一的疾病,可以說是一系列症狀的聚合,有的病患可能同時患有兩種以上的失智相關疾病,患者經歷認知的喪失、記憶的衰退、肢體行動上的困難與情緒變化,更進一步可能造成抑鬱、孤僻;患者面對自己的情況有時候連訴說都是困難重重,若要解決困境多半只能靠外力輔助,此時便是對照顧著的另一項考驗。
圖片資料:台灣失智症協會-台灣失智人口推估
以下列舉一些簡單容易操作的方法,期望提升失智者的生活品質,進一步減少問題行為,降低照顧者的壓力。
房間放置時鐘、日曆,並有窗戶能見晝夜變化
失智患者多半有記憶力減退、數字認知障礙,對於時間的認知非常容易錯亂,不只是理智上對時間的認識,身理上對時間的錯亂也會導致失眠等問題,所以讓失智患者能夠隨時查看時間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失智後常需要定期看各種門診,非常容易造成日常生活時間安排上的雜亂與衝突,若是能有日曆輔助,患者也能分擔照顧者的時間壓力,起到提醒的作用。
圖片資料:Pexels免費圖庫資料網
簡化藥物,使用標有時間的藥盒提前分裝
失智患者往往需要服用各種藥物,且服用時段分散,一天可能需要服藥7到8次,非常容易混淆,若是錯漏藥物輕則身體不適,重則可能造成安全隱患。提前準備並使用清楚標示時間的藥盒能夠最大程度降低錯漏發生的機率。
圖片資料:unsplash免費圖庫資料網
陪伴就醫,紀錄作息時間
失智患者非常容易有睡眠問題,一則是疾病與藥物副作用,二則是日常生活活動量大幅減少,體力與精神消耗少、曬太陽時間亦不足,生理時鐘自然大亂。失眠或是日夜顛倒都會導致治療效過不佳、安全隱患與情緒障礙等問題,最好盡快就醫,多數睡眠障礙治療周期都很長,需多次陪伴回診,幫助紀錄作息時間以供醫師參考,反覆調整藥物和日常活動,是一場極需耐心的持久戰。
鼓勵社交
可以適當的安排患者去日照中心、社區活動,參與失智相關社團活動,可安排例如拼圖、消消樂等簡單的益智遊戲,假日出門踏青等等讓大腦抱持活躍,哪怕是去接口便利商店買買東西也好,不要一直悶在家裡,除了期望延緩失智進程外,保持正常的人機交往才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
圖片資料:unsplash免費圖庫資料網
寫快樂日記
準備一本筆記本,讓患者每天至少記錄一件快樂的事,並每周陪伴他回顧。失智造成的記憶力減退容易讓患者的日常充滿了挫折,且難以記得近期發生的快樂的事,透過紙本記錄,除了留下快樂回憶外,也能讓手部與大腦得表達能力做到一定程度的復健運動。
圖片資料:Pexels免費圖庫資料網
聆聽患者回憶過去
失智症患者短期記憶喪失,長期記憶卻往往能夠保持清楚,所以透過聆聽他們回憶往昔,除了能夠讓他們重溫快樂回憶外,也能讓他們在壓力較小的情況下與人交流,建立對溝通的自信心。
避免處理金錢相關事務
失智症患者對於數字處理能力退化得非常快,且難以記得哪件事處理玩了,哪件事還沒,所以處理金錢相關事務會讓他們非常困擾,諸如記帳、信用卡繳費、水電房租支出等等,且判斷能力減低也讓他們容易成為詐騙犯的下手目標,須謹慎注意。
圖片資料:由Alicia.H提供
要同時面對即將失去親人的折磨、日夜顛倒的生活以及各種經濟壓力確實考驗著每一個照顧者,然而調整心態與善用社會資源才能夠減低自己的負擔;試著將疾病與人分開,處理疾病用理性解決問題,面對患者用感性包容。
有時候失智的長者就像孩子,他們的各種任性與需求需要被如同對孩子一般去認同與包容,如果要一直把病人當作成年人,試圖去溝通要他完全理解並承認他的不足,只會徒增衝突與疲憊。不是要以教訓孩子的心態,而是以愛孩子的角度給予尊重與疼惜,給他一點任性的空間,在合理範圍內滿足他不是很理性的要求,適當的透過肢體接觸給予溫暖和愛,以鼓勵為主要溝通方式,傾聽而不批評,如此才能建議對彼此都相對舒適的相處模式,降低照顧與被照顧者的衝突。
--------------提前規劃末趟旅程,讓生命能得以傳承--------------
< 提供免費禮儀諮詢 >
Facebook:新旅程New journey
Instagram:@newjourney_official
留言列表